易与天地准——探讨《易经》原创和创新的地理背景
易与天地准
——探讨《易经》原创和创新的地理背景
《易经·系辞传》曰:“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仰以观于天文,俯以察于地理,是故知幽明之故。”天有天文,地有地理。地理人文产生了地域文化;以地域文化为背景,又产生了地区经济、地缘政治。那么,《易经》原创和创新的地理背景又在哪里?这里,让我们从华夏大地的祖脉说起。祖脉在哪里呢?在昆仑山脉,在帕米尔高原。
人首蛇身
hspace=12要探讨《易经》的发源,首先会想起伏羲;提及伏羲,又会联想到伏羲与女娲人首蛇身画像。这一画像有石刻画和彩色绢画两类,早见于多处出土的文物。其中,吐鲁番古塚出土的彩色绢画,与隋高昌故址阿斯塔那墓室彩色绢画基本相似,都是二人一手执规,一手执矩,人首蛇身。
hspace=12如果把这幅“人首蛇身”画像贴在中国陆地版图上,便不难发现:画像造型,竟与地理造型有许多契合之处。比如:帕米尔高原与人首契合,昆仑山脉与人像上身契合,喜马拉雅山和天山山脉与画像两臂契合,黄河、长江与男女二人纽结缠绕的蛇身契合。再比如:帕米尔高原上,位于新疆境内有两座海拔七千五百米以上的山峰——即公格尔山和慕士塔格山,好比画像上两个人像头部(人首),居高临下,俯瞰华夏大地;黄河、长江两个出海口,又好比画像蛇身的两个叉开的尾端。
这不是主观臆断。《易经·系辞传》曰:“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”再则,中国风水书上有“喝形”一说,古代风水行业中也有“喝形”的传统。风水先生面对龙脉之地一声喝唱,喝唱龙形,有龙的灵气;喝唱虎形,有虎的威风;喝唱狮形,有狮的气势。这里,不妨也喝唱一形:
喝令山川灵秀
听我一声祷祝
你水作蛇身,山作人首
形像羲皇娲后
为我人文始祖
保合太和,虽危无咎
万国咸宁,同仁大有
与时偕行,天长地久
今日喝形,龙天护佑
当然,唱喝有唱喝的乡音韵律,并伴有一定的仪礼,可惜这些早已失传。
太极图
要说“喝形”,还不仅如此,仔细端详青藏高原地势图,酷似一个太极图上的阴阳鱼。
hspace=12
青藏高原地处中国西部,包括西藏、青海以及甘肃的西南部、四川西部和云南北部。总面积二百三十万平方公里,平均海拔四千米以上,有“世界屋脊”之称。喜马拉雅山在南边画了一个大半圆弧形,河西走廊又在东北面画了一个小半圆弧形,中间地带自然形成一个大鱼头。
天山东侧的塔里木盆地,在高原的西北方向占据一席之地,自然形成了高原的鱼尾,又成就了盆地的鱼头。再将吐鲁番盆地、柴达木盆地、青海湖、罗布泊,以及河西走廊连起来看,又酷似一个鱼形。两个鱼形相互拥抱,高原鱼为阳,盆地鱼为阴,二者负阴而抱阳,形成一幅天然的阴阳鱼太极图。
这种天地造化并不是巧合,广东韶关的丹霞地质公园有阴元石与阳元石,其形态色彩十分逼真。这里原本是大海,是大海成就了这种奇特的地质,两千五百万年前又因为一次地壳变化形成了“丹霞地貌”。难道人类尚未诞生之前,大自然就为人设计好了男女生殖器?连色彩都描绘上了。回头再来欣赏中国西部这幅阴阳鱼太极图,也就不足为奇了,因为这里原本也是海洋。
易与天地准
有太极图,一定会有八卦图。
从这幅“太极图”上看,南面的边界是喜马拉雅山脉,北面的边界是天山山脉,中间是昆仑山脉;昆仑山东南侧是三江源,黄河、长江、澜沧江在这里汇聚了昆仑山南侧不计其数的涓涓细流,然后滔滔东去,分别流进了东海和南海。
山为阳,水为阴。三条山脉,东西向,几乎平行,好比三个纯阳爻;三条江河,同样是平行东西流向,好比三个纯阴爻。三阳为乾卦,三阴为坤卦。乾象征天和父,坤象征地和母。乾卦与坤卦重合,或为天地否卦,或为地天泰卦。泰为通达,否为闭塞,相似于今日交通规则的红灯停(否),绿灯行(泰)。
三江源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之北、昆仑山脉(北支、中支)以南。从南向北看,喜马拉雅山脉为一阳爻,澜仓江和长江为二阴爻,形成震卦。震卦象征雷和长男;黄河为一阴爻,昆仑山脉(中支、北支为界)和天山山脉为二阳爻,形成巽卦。巽卦象征风和长女。上巽、下震为风雷益卦。益卦覆过来,便成为山泽损卦。
明代来知德在《周易集注·自序》中说:《易经》上经三十卦,第一卦至第十卦六十爻,阴爻、阳爻各三十。第十一卦、十二卦为泰卦和否卦,也是阴爻、阳爻各半;下经三十四卦,第三十一卦至第四十卦六十爻,阴爻、阳爻各三十。第四十一、四十二卦为损卦和益卦,又是阴爻、阳爻各半。
从结构上看,上经和下经的前十二卦相似。泰、否与损、益好比黄金分割点。这种结构性有什么象征意义呢?显然,上经象征先天的客观规律,下经象征后天的人为因素。上经为体,下经为用。
先天的客观规律,是“日月运行,一寒一暑”。泰卦为正月卦,正月立春,地下的阳气开始上升,草木随之向上生长,此时阴(气)消、阳(气)长,否极泰来;否卦为七月卦。七月立秋,阴气开始上升,秋风扫落叶。此时阴气长阳气消,泰极否来。这种阴阳消长、泰否往来的规律是自然形成的,不是人为的,称之为先天。
“有天地然后有万物,有万物然后有男女,有男女然后有夫妇,有夫妇然后有父子,有父子然后有君臣,有君臣然后有上下,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。”(《序卦传》)。错,即错综复杂,又有简明的人伦之序。于是便有了人为的主观。规律是自然的,一旦有了人为,规律就会被扰乱,使自然生态失去平衡。比如先天八卦图,八卦分布相互对称,井然有序,呈现均衡态势;而后天八卦除子午线坎与离对称外,其余各卦位序相错,失去了平衡。
损与益就是人为地调整平衡,从宏观上调控,微观上调节。损益之后是夬卦和姤。夬卦阳长阴消,人为来说为损阴益阳,或阴损阳益;姤卦阴长阳消,人为来说,为损阳益阴,或阳损阴益。接下来各卦,无非这样两类:或损阴益阳,或损阳益阴。唯有井卦无损无益(井水无渗无溢)。至第六十卦为节卦。“天地节而四时成”,这是指自然规律的节气,泰、否分别代表立春、立秋,是两个主要的节气。草木春生、夏长、秋收(阳气收入子房)、冬藏(阳气藏于内核,形成胚胎);人为则是春耕(力)、夏耘(歴)、秋收(利)三个农时。“节以制度,不伤财,不害民”,则是指人为的节制。损不是无节制的损,益也不是无节制的益,损与益都要节制有度。这样的损、益才能调节阴与阳、刚与柔、消与长、泰与否、利与害之间的平衡。所以说,下经是讲人为的损益。
先天八卦图上,南北正位为乾、坤两卦,东西正位为坎、离两卦。坎象征水,离象征火。坎为阴中之阳,离为阳中之阴。阳中之阴,好比阳鱼中的阴鱼眼;阴中之阳,好比阴鱼中的阳鱼眼。其实,青藏高原上既有水,这里的雪域、冰川和三江源被称为中华水塔;同时也有火,火即指能源,青藏高原已探明地下蕴藏有大量的可燃冰和油页岩。
人的肾脏,又称为水脏(藏)。水藏为先天之本——性;先天之性藏有一种能量,称为性能;性能转化为体能,便会产生体力、气力;性能转化为智能,便会产生智力、脑力——合称为能力、功能——于是,天地万物都有性能和功能,人的性能与天地万物的性能息息相通。所以,孔子曰:“易与天地准,故能弥纶天地之道。”
同归而殊途
《系辞传》曰:“天下同归而殊涂(途)。”这句话在地理上也能找到相应的地标。先看殊途。
殊途。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五千至五千五百米,有“亚洲屋顶”之称。屋顶不是平的,或向左右,或向四方形成斜面,有利于排水。帕米尔高原正有这种特征:向东倾斜,是喜马拉雅山脉、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,以及它们的支脉、余脉,象三条瓦楞,一直东延到了东海和南海之滨;向西倾斜,是兴都库什山脉和苏莱曼山脉,以及它们的支脉、余脉,象两条瓦楞,一直西延到了小亚细亚,地中海东海岸。
hspace=12同归。同归有两层意思:一是指山结。东西两面有五条象瓦楞的山脉,在帕米尔高原上交汇形成一个象屋脊似的山结,这叫同源,也可以叫同归;一是指“海归”。帕米尔高原与青藏高原一样,早在距今约八亿年以前的晚元古代时期,是一片汪洋大海。到了距今约二亿至零点八亿年的中生代时期,这里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,经过约二亿年的地质变化,逐步形成了这两处毗连的高原地貌。然而,高原上的雪水依然流进了海洋。海上的浪花堆起层层雪浪,依然保持着高原上的皑皑白雪的本色。后天八卦图上,西方为兑卦,属金,金能生水,为白色。百川归海,也可叫回归大海。
一致而百虑
《系辞传》又说:“一致而百虑。”
一致。《系辞传》曰:“日往则月来,月往则日来,日月相推而明生焉。”这种日月运行、昼夜交替的规律是普遍的,一致的,东方是如此,西方也是如此。同一个世界,同一样日出日入,所以,同一个世界,同一样的作息。由于自然规律是普遍的,一致的,所以,东西方文化也有相通之处,走遍天下理是相通的,所以,《易经》理论也是相通的,一致的。《易经》从符号,到文字,都是对自然规律的描述。
hspace=12百虑。由于“殊途”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环境,必然产生不同的地域文化。譬如,同样的日出、日入这一普遍规律,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理解和表述。这叫“仁者见之谓之仁,智者见之谓之智”。如果以帕米尔高原为圆心,以五条山脉以及东西延生的余脉平均直线距离为半径,画一个圆圈,在这个圆圈中,不但有东西文化的差异,还有许多不同的社会形态。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他的《历史研究》一书中,将人类文明梳理出了二十一种社会,除一个在西欧,四个在美洲外,有十六个全在这个圆圈内。最为典型的当属四大文明古国:中国、印度、巴比伦和古埃及。
孔子曰:“天下何思何虑?天下同归而殊涂,一致而百虑,天下何思何虑?”荀子曰:“圣人无两心,天下无二道。”一部《易经》为什么能成为“群经之首”,为世人奉为经典?因为《易经》阐述的,是自然、社会、人生的普遍规律。为什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?因为中华传统文化海纳百川,犹如一滴水放进大海永不干涸。“天下何思何虑?”孔子连问两遍,意味深长。
三古、三圣、三易
hspace=12易学史上有“三古、三圣、三易”之说。即上古时代,伏羲始作八卦、六十四卦,创造了“符号易”;中古时代(夏、商、周三代),周文王和周公为《易经》作了卦辞、爻辞,创作了“文字易”(《周易》);近古时期(春秋战国以降),有孔子所系的《易传》,可以称之为“哲学易”。(“三易”,也有“连山易”、“归藏易”和《周易》之说)。
三古为时间,那么,空间在哪里呢?在黄河那个“几”字形中。“几”字形底部是渭河,沿渭水河畔由西向东,有甘肃的天水和陕西的岐山留下的《易经》草创的文化足迹。天水市有大地湾文化遗址,据考古学家碳-14测定,一期文化距今八千二百二十年。据说这里是伏羲、女娲出生的地方,今保留有女娲洞和女娲祠。女娲祠所在地叫成纪,又叫略阳川,一条清水河由此向西流进了葫芦河,河畔有一个安伏川,至今仍居住着以“伏”为姓的乡民。葫芦河由六盘山发源,向南流进了渭河。两河交汇处有一山岗,名卦台山,山上有伏羲庙,山下又是一个六十平方公里的三阳川。渭河在川上绕了个大写的“S”形,从卦台山放眼望去,是一幅自然天成的“阴阳鱼太极图”。据说,这里是伏羲“仰则观象于天,俯则观法于地……于是始作八卦”的地方。
渭河由西边的鸟鼠同穴山发源,滔滔向东流进了黄河。渭河中游之北有岐山。《诗经》曰:“古公亶父,来朝走马。率西水浒,至于岐下。”周文王先祖亶父,率领族人,沿着渭水河边一路向西,来到岐山下,在这里定居安家。后来,周文王在这一带作西伯侯。历史学家将岐山称为周原,认为这里是周原文化和西周文化的发祥地。虽然文王演《周易》的地方在安阳的羑里,但是毋庸置疑,演绎《周易》的文化积淀在岐山,《周易》的文化背景是周原文化。
周原文化随着西周建立,形成了西周文化;西周文化下传至春秋时期,又形成了孔子复兴周礼的儒家文化。
如果说,伏羲首创的“符号易”,是上古先民们思维方式,文王演绎的《周易》,是中古圣哲的话语方式,那么,由孔子时代至今两千多年来,符号还是那些符号(爻与卦),文字还是那些文字(经文、传文,又加上后代易学的论文),《易经》还是这本《易经》。今天,有谁能让《易经》走出书斋,走出坐而论道的厅堂,回到自然中、实践中,创新出一种用实实在在的行为方式书写的《易经》呢?《易经》在不断研讨中,必然也在不断发展中。但今日需要的是,让《易经》在实践中发展,实现《易经》现代化、大众化——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!
绿色库布其
从岐山再往北,过黄帝陵和延安,进入到内蒙古境内的鄂尔多斯,再往北去,是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。库布其沙漠在黄河“几”字形怀抱之中,东、北、西三面的边界都是黄河。
hspace=12史书记载:三千多年前,这里是殷商的朔方城,一片水草肥美的河套绿洲;二千多年前,汉武帝在这里置设朔方郡,移民戌边;四百多年前,战乱纷争,滥垦滥牧,无情的风沙将这里变成了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沙漠,后人称之为“死亡之海”;二十四年前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库布其,沙漠上渐渐出现了绿色的路。沿着这条路,一个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——亿利资源集团,携手库布其的父老乡亲植草、植树,治沙、绿化。如今,五千多平方公里的绿化带,保护了黄河在这里不受泥沙侵害,制伏住了肆虐的沙尘暴,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路子,摸索出一种科学发展的模式。
hspace=12这里有一组数字,它将呈现出一种更有创新意识的思维逻辑。
一、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.2万平方公里,占国土面积的27.4%,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;
二、土地荒漠化,也是全球性问题。全球荒漠化面积已达3800万平方公里,占地球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,110多个国家、10亿多人口正在遭受土地荒漠化的威胁,每年因荒漠化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逾420亿美元;
三、目前,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。人口的激增需要开拓更多的生活、生产和生存空间,而每年土地荒漠化仍在以5~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。这两种相互冲突的数字相向倍增,随着时间的递增,二者之间的空间将越来越狭小。人类将到何处去寻找生存的土地?西方人一厢情愿地寄托于外星球,而中国的亿利资源人却有自己的愿景和先见之明——绿化沙漠,发展绿色能源,开拓人类生存空间;
四、联合国今年公布了一组数据:全球每年要排放300亿吨二氧化碳。仅仅依靠节能减排,只能解决其中10%左右。更多的碳汇和环境改善,需要森林绿地解决。据测算,1000万平方公里的绿地,就可以完全吸收300亿吨二氧化碳。也就是说,全球绿化1/4荒漠化土地,气候恶化这个世界大难题就可以基本解决。
hspace=12
hspace=12五、亿利资源集团,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绿化了五千多平方公里沙漠,占全球荒漠化总面积的1/7600。照这种绿化速度,如果全球有一万五千个像亿利资源这样的企业,只需10年时间就能从根本上改善地球气候和生态;
六、进入21世纪以来,亿利资源集团已投资1000亿元(人民币),构筑了一条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产业链。并有望于2013年,在现有绿化基础上再扩大一倍,绿化沙漠达到一万多平方公里。若干年后,库布其沙漠将在地球上消失,重新崛起的,将是一座绿色资源型的现代化城市;
七、今日,走进库布其五千多平方公里的绿洲中心——七星湖,一个个国家级、世界级的有关引领沙漠绿色经济、开拓人类绿色空间的组织,在这里挂牌。如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永久性会址、中国荒漠化防治试验示范基地、库布其清洁能源基地等。联合国官员来库布其考察后,将亿利资源人二十年来的绿化治沙经验,作为全球荒漠化防治与土地可持续管理领域成功的案例,并誉称为“中国库布其模式”;今年,第三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会上,亿利资源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应邀介绍了这种发展模式。
hspace=12上述各种数字都是围绕一个发展;发展,又是围绕客观存在的自然环境;自然环境的变化,又体现了一种自然规律;顺应了自然规律才能有所发展。一部源远流长的《易经》,通篇都是讲发展的;所有关于发展的实践和理论,与《易经》都是“同归而殊途,一致而百虑”。《易经》只有不断发展,才能不断流传;社会发展的实践,在不断丰富《易经》理论。
如果说,一部《易经》是从上古、中古和近古这样一页一页地翻开的;那么,具体地说,《易经》的理论体系,是从伏羲的符号易、到文王的文字易、孔子的哲学易,一步步发展到今天的亿利资源人创造的生态易、绿化易——一部《大漠易经》。漠,是原生态。上古时代,自然生态产生了人;今日,人离不开原生态。所以,《易经》强调要以天地万物为准。
发展易经
为什么说亿利资源人发展了《易经》理论体系,可以称之为生态易、绿化易,是一部大漠易经?
亿利资源人,是当代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每一个人(包括内蒙人、中国人和地球人类)的代表。当年的伏羲、文王、孔子,也是一个部落、一个民族的代表,同时也代表了一个时代。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,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。”(《共产党宣言》),换句话说,一切人的自由发展,往往是每个人自由发展的历史机遇。机遇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,但并不是平均分摊,只有那些有发展思维、发展眼光、敢于实践的人,才能走到发展的前列,才能创新《易经》,发展《易经》的理论体系。我第一次接触亿利资源的开拓者、亿利资源集团的董事会主席王文彪,第一感觉告诉我:他不是《易经》的学者,但他是当代伟大的《易经》实践者、创新者。
hspace=12《系辞传》开篇曰:“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”天地代表客观存在的自然,乾坤代表人为主观的天地。人为的定位要以天地为准。换句话说,人为的发展要遵循自然规律。
天地赋予我们的环境是绿色的。“漠”字甲骨文写作,像日光普照着四方草地。绿,是大地的本色。《易经》是体现天地本色的。“易与天地准”,准,是一种定位,一种遵循。人也要与天地准,社会发展同样要与天地准。
我们是炎黄子孙,伏羲、女娲是我们的人文始祖(夫妇齐眉)。今日,山河依旧,龙脉兴旺,是任何民族也无法比拟的。然而,如此天地定位的大龙脉、大地理,我们应该如何珍惜,如何永续?
- 2018-06-05
- 2017-01-03
- 2016-12-21
- 2016-12-21
- 2016-12-21
- 2016-12-21
- 2016-12-21